第二日鸡鸣声到第四遍,阿夏屋里的架子灯亮起,灯影绰绰。
她觉还未醒,撑着股气让自己穿好衣裳下楼去。
厅堂上悬了只窄灯笼,纸皮黄的,照得不甚清亮,阿夏下来就见一团影子蹲
再细瞧,哪是什么鬼影,分明是她娘正拾掇物件。
她徐步走过去,方母把一只原木拉箱竖起,底下还有四个小轮子,上边两根长圆条接的拉杆。
这原先便是陇水镇没有的物件,阿夏十岁某日梦到的,让太公照着做,果然省力不少。
打一拿出去,引了旁人的稀奇来,靠卖这也赚了不少,后头让别人学去,雨后春笋般一茬茬冒出,方家便了手,乐得知足。
方母从楼上有动静就知她下来了,调笑道:“我还道是年糕起夜呢。”
年糕是一只三花猫,头上橘白相间,方母养它来抓老鼠的,没想到它见了鼠逃得比谁都快。
阿夏打着哈欠回,“年糕哪有我起得早。”
她左右瞧了瞧,没见太公的身影,洗了把脸出来好奇问,“阿娘,太公去哪了”
方母从灶台上抱出一盆昨夜
她应了声,找出一盏红纸灯笼点上,踮起脚吹熄头顶的蜡烛。而后拉着箱子走
方家有自己的船,是一艘乌篷船,停靠
太公给船编了个竹笼灯,吊
阿夏一上船,坐
他手里的桨触岸,乌篷船缓缓向前,月夜里的河,初时宽阔,渐远后变窄,船拐进一片芦苇荡,初春的草芽和枯黄的芦苇交织,随风摇曳。
阿夏侧头去看,河里波光粼粼,那茂密的芦苇荡里夜宿着白鹭,偶尔扑腾翅膀,像梦呓般低鸣,摇撸声也惊不醒它们的美梦。
她轻轻哼起小曲,荡进芦湾中,一路往前,没了衰草连天,河道又宽敞起来。
一艘小渔船划进她的眼前,摇桨的老伯自然地跟她搭话,“去河湾呐”
“是呀,到那里支摊去,”阿夏脆生生地回,“老伯,你们一道去呀。”
“是哟,去那里卖油包,挣几个铜子给孙儿花。”
老伯说话逗趣,他的船后头是个面容和蔼的老太太,怀里抱个胖嘟嘟的娃娃,旁边中空的船板上有只陶炉,上头一排的笼屉。
老太太瞧阿夏心里欢喜,用蒸过的箬叶包了三只油包,软声道:“起早还没吃吧,来,小囡,尝尝阿婆做的油包。”
方母连忙探出头,“不好平白拿的,婶子你这几文一个,我掏钱买。”
“不用,我瞧小囡标志,让她拿过去吃着玩。”
阿夏被老太太夸得些许羞赧,一骨碌爬起来,进船舱拿了两个陶瓷小猫,白釉的,憨态可掬。
她伸长手递过去,面上认真,“阿婆,我拿这个跟你换。”
老太太想拒绝,她怀里的娃娃咿咿呀呀地喊,手上可有劲了,张着嘴滴口水,要拿陶瓷猫玩。到手上后就放嘴里咬,咬不动就拿三颗牙齿去磨,急得憋出几滴泪。
此时天上
吃过油包的人都晓得,这东西要是不注意,咬开个大口往肚里吞,能烫得人直跳,嘴里起小泡。
阿夏以前被烫过,吃了好几日的稀粥,到现
她吹了口,才挨到嘴边咬下,面皮暄软自不用说,流到嘴里的猪油馅才一绝。没有点油腥气,也不叫人腻得
还甜,偶尔咬到青梅粒,那些许酸味解腻,再尝到猪板油时,味才甚美。
阿夏一边吹气一边吃,好悬没叫这油包给烫到。吃完一整只,手脚都暖和起来,但肚子饱食后她就有些
对面的渔船往远处驶去了,他们要到另一个码头支摊,胖娃娃还紧握着瓷猫,时不时回头望过来。
他们间的相逢只有三个油包吃完的时辰,不过却叫阿夏欢喜了好久,时不时还惦念那个味道。
湾口难得热闹,每到乡市时这里栖息的水鸟都要挪个窝,人声扰得它们不能清眠。
太公将船停靠
说着还要从自己的衣袖里拿出钱袋,要贴补她,太公做了半辈子木匠活,手里也存了不少,自己不花,大多全给阿夏买零嘴小玩意了。
阿夏没要,她拍拍自己腰间的钱袋,虽说没几个铜板,却还是很有底气道:“太公,不用给我,我有钱。”
边说边悄悄避开方母看过来的视线,这钱要是接过来,她娘得骂她。
太公乐呵地看着母女俩的眉眼官司,把支摊的东西全给搬出去,河湾的人多得要挤脚,做什么买卖的都有,还有五色小旗迎风飘展。
一排的摊子望不到头,卖布搭成衣,打铁的还捎铁器,菜蔬翠绿,鱼虾满筐,做吃食的更是大老远就能听见滋啦声,随即便是浓香。
但阿夏全然被小道上的腰鼓声吸引住,靠
“别怕,这是河湾请人来做青苗会,求今年谷稻长得好,有个好成哩。”
阿夏以前胆小,方母没叫她看过陇水镇的香火戏。现下拢着她,温声软语,让她莫要慌了神。
僮子俱是一堆没长成的小娃,个头不高,胆量却不小,唱作念打那是信手拈来,前头唱,后头紧追着打细腰鼓的。
领头的拿干戚,猛地往后空翻,稳稳落地,嗓音洪亮,“唱到年头又年尾,稻谷田里生腊鸣。只愿蝗王能保佑,莫叫子民来作祟,来作祟。”
他停罢,鼓声起,敲得震天响。
紧跟着就是那男巫捧着蝗王天子的相庄重走过,后头男作女裙装跳驱邪舞,一路便到那田垄边的神坛,要先请神,再十献,得小半日才能歇。
阿夏瞧着心里惊奇,又听边上的人欢喜,“今年这苗指定好,遭不了殃,我盼着谷粮满仓,好给娃攒了去书院的供钱。”
“必是大吉大利。”
田垄里还只泊着泥水,可
腊鼓鸣,春草生。今年有个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