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阅读网 > 都市小说 >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 第484章 巧合,鬼才信!
    “你说啥?”



    电话那头老李部长的声调突兀的有些高涨。



    这让杨老书纪忽然觉得有些后悔。



    在他几十年的印象里,老李大哥可是个暴脾气,莫不是也被张宏城给气到了?



    “莫啥,就是宏城同志可能年纪还是轻了些,有些腼腆,也是我这个老头子没有及时拉住他,这娃也太实诚了些,不是啥坏事啊。”



    老李部长那边的音调高了三分。



    “是不是这小子那时一脸憨厚样,让旁人都认为他宁愿吃亏也要成全旁人?”



    “对了,就是看着傻得让人有些难过心疼和不忍的那种......。”



    杨槐生听到这里觉得自己的肠子有点发青。



    “诶?老李大哥,原来你知道你的老部下有这个毛病!你咋不早点给我言语一声哩?”



    “你看现在这事,哎呀,我说......。”



    “你说个屁!”



    老李部长的声音又高了一分。



    “那就对了!你尽管让那小子去弄,就是有一条,你要管住他......。”



    “管住他啥?不让他太傻?”



    “他傻?嘿嘿嘿嘿,”李部长笑着叹气,“你要管着他,让他不要把人坑得太狠,赚些便宜就可以了,不要再玩他那套把戏!”



    “我说老李大哥,我咋越来越听不懂了哩,啥把戏?”



    李部长幽幽的:“不要把人卖了还帮他数钱说谢谢!”



    “我越来越迷糊了,现在可是俺们县里出钱出人帮好几个县修路!他借来的钱俺虽然是没打算还,但也不是这么用的......。”



    电话那头的老李顿了顿,一阵打开瓶盖数药丸的声音响起,然后是喝水声。



    “咕隆咕隆,咳,你也别问我!我特么也不想猜,费药!”



    吧唧,电话被挂了。



    老杨书纪看着手里的话筒陷入了沉思。



    ——俺是该继续支持这娃哩,还是该......继续支持哩?



    对于出钱出人在农闲期间帮友邻几个县修路抵债的事,除了杨老书纪谨慎的表示有限的支持外,包括周副书纪、耿副县在内都表示了明确的反对,至于金逢春则选择了弃权。



    所以决定性的一票属于人在鹏城的廖副县。



    “我支持张县,”电话里廖副县的声音充满了感慨,“有些事可能我们看不懂,但我在这边可听了他的传说满耳朵。”



    “甭管一开始有多离奇,但结果就没他吃亏的。”



    “所以我啊,这次盲选支持他了。”



    3:2,张宏城的提议得以通过。



    随后在修路的预算上,周副书纪红着脸一路否决,终于将张宏城要求的预算控制在了五十万之内。



    会后周副书纪不太理解的找上了老杨书纪,可还没等他开口就听老杨幽幽的说。



    “你别说了,那小子滑头的厉害,之前聊预算的时候我没出声,你知道他会前给我报的多少?”



    “多少?”



    “正好五十万......。”



    哦,原来那小子不傻......,诶,不对啊,那他怎么一开始非要八十二万预算?!



    我去,这小子很会演啊!



    H县四个乡(不叫公社了)这回农闲一共动用了六千人出工,浩浩荡荡的扛着工具开往邻县。



    隔壁黄县一看,哟,玩真的?!



    那......还真有点不太好意思。



    县里紧急开会,不能让H县把风格全发扬了——立即组织人员给H县的施工队提供后勤支援。



    ——材料和后勤我们县里出了,你们H县就出人好了!



    不过几天之后,黄县又变得有些郁闷起来。



    因为H县的建设大军直接开往了他们D县的西北角,大张旗鼓的伐树整路填土(修的是土路)。



    可问题是,他们D县的主要交通网络在南边啊!



    那片丘陵地带修路有什么用?



    把几个山间村镇的道路连起来......。



    对于D县的帮助略胜于无。



    他开始心疼自己提供的物资了。



    可人家确实是在帮自己县修路没错,他们班子可是在上级面前拍过胸脯的,这个时候停止供应就有些说不过去。



    “算了,其实他们这样也没大错,”一位副县劝慰黄县,“与咱们几个县的中心都在南边不同,他们县城位于北边,距离我们的西北角比较近。”



    到了十月底,H县的修路大军分成了好几股,分别前往了要还债的L县和C县。



    还是就近在人家的人烟稀少的北边修。



    而且大家发现分成了好些个分支的修路队伍,似乎没有任何规划一样,东一块西一块的“胡乱”修着能过卡车的土路。



    L县和C县无奈的向D县有学有样,给提供必要的后勤和部分材料。



    他们几个县本来就没打算过能让H县还债。



    张宏城亲自带队在外面直到十一月底才回了一趟县城。



    主要是因为每年这个时候,周边几个县府会在市府的带领下去附近的驻军慰问。



    驻军有两个团在W县,其中一个还是少见的机械化工程兵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军地联欢很热闹,驻军甚至还邀请他们参观了一回军事施工操作——在四十八小时内更换了一座长达六十米的钢架桥。



    张宏城和黄县几个各县的头头,看着那台被换下来的旧钢架桥眼里都在冒着精光。



    可惜人家工兵团的干部嘴里全是套话,压根不接他们的话头。



    问急了就说得请示师部或者军部,反正这东西你们肯定没戏。



    H县冬季河里有了水,来年那两万亩棉田就有了保障。



    张宏城在县城留了几天,和老书纪一起把留在当地的知青们组织了起来,一小部分进了耿同鹏筹建的火电厂,其余的全部加入新成立的棉垦公司,算是小集体。



    当然,知青们日盼夜盼的补习学校也就近在棉垦公司附近成立。



    周副书纪眉头一直紧锁。



    好家伙,煤矿用了七万、火电厂和洗煤厂的首期工程加起来三十六万,棉垦公司十五万,加上张宏城那边的五十万,这钱咋就这么不经用呢?!



    好在在大雪纷飞的十二月里,各县都突兀的停止了给H县的修路队提供后勤和材料。



    老杨书纪和周副书纪脸笑得跟荷花似的,而几个友邻县领导的脸色都变得极为精彩起来。



    市里和友邻几个县的主要干道几乎都是东西走向,可张宏城这回带着H县的人修的却全是南北向的土路。



    而且还东一截西一段的,如同在几个友邻县的北边四处打补丁。



    可到了十二月里,大家看着自己的地图都愣住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条土路从H县的县城向东北延伸出来,借着各县几乎不太使用的北边县道和乡道部分,神奇的走出了一条心电图路线。



    “好你个张宏城!”



    黄县看着自家地图上新出现的那条红色心电图路线,脑门上的青筋直蹦。



    红色路线在过了D县北边、L县西北部和C县西部后,“巧之又巧”的和隔壁市的一处山村的乡间道路连接上了。



    而此刻在黄县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省里的报纸。



    报纸头条:连山村村民耗费二十年在今年十二月终于打通了山脉!!!



    那是一条可以并行两辆卡车的山洞!



    黄县咬牙切齿的看着地图路线的末端——红线出了山洞再修一座石桥的话,距离陇海线沿途公路就剩十里不到了!!!



    他眼珠子都羡慕红了!



    巧合?



    鬼才信!!!



    喜欢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