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二天醒来,晨光从窗户透进船舱,光线尚且柔和。这样柔和的光照只能是晨光。傍晚的光线虽不刺目,多少带着几分晦涩不明。
海贝清醒的时间比预料中要早很多,还以为又会一觉睡到大中午。连续的机械劳动让四肢都尚未恢复活力,不管是双腿还是双臂都还有明显的酸软感。这是持续劳作后的后遗症,比在海里长时间游泳还要累。这种疲惫更多地来自于精神。
海贝睁着眼睛躺在被窝里,只想懒散地继续躺着不想动弹。这一躺就又迷迷糊糊小憩了一会儿。再醒来时,室内光线格外明亮,这次是真的到了中午,气温明显升高,盖着被子的海贝出了一身汗。
汗液黏糊糊的感觉让海贝再也躺不下去,只能拖沓着脚步起床,爬起来洗簌。
洗了一个清爽的冷水澡,海贝掀开塑料桶查看了一下里面的海虾。运气不错,海虾还有一半生龙活虎,挂掉的那些也还没有臭掉,咽气的时间不长,凑活一下也能吃,不过要尽快吃掉。今早的饭食就决定是它们了!
心里定下早饭的菜单,先出门观察了一下今日路过的海域状况。
倚靠在护栏上低头望,海水清澈,下方怪石嶙峋千疮百孔。石缝间的水草长得并不繁茂。
少数岩石上贴着石头表面长着一层低矮的地衣。远看像是石头披了一件紧密的皮草衣服。
这些地衣密密麻麻簇拥在一起,颜色大多都为色彩黯淡的紫色,只有极少数的紫色浓郁到将近于黑色。
长着地衣的岩石只是少数,大部分岩石还是裸露着黑褐色的表层,石缝下被阴影笼罩看得并不分明。
岩石间看不到珊瑚的踪迹。或者这里的水质没有看起来那么好?
岩石间有壳类动物活动的痕迹,数量很少。
或许因为紫色地衣的缘故,下方能看到的鱼类和贝类也大多色彩绚丽。目所能及的地方,鱼类不仅少而且个头也不大。
海贝目前能看到的个头最大的海鱼应该也不超过半米。
今日的晃动感很强。
漂流船微微有些颠簸,浪花能拍打到船上。今天的海面上起了微风,海风掀起的海浪还威胁不到漂流船,浪花只能拍打到甲板最外围的地方。
希望风浪不会变大。
海贝倚着护栏站了这一会儿,脚下甲板上的水渍就没有断过。海上的生活并不太费鞋,因为海贝大部分时间都选择不穿。
确信又到达了一片全新的水域,远方也没有看到可能会降雨的云层,海贝选择先返回船舱里解决掉今天的早饭。
张牙舞爪的大虾和已经咽了气的同类一起过了一遍沸水。海虾的壳子被烫红后再也不会动弹。
海贝这才扒开虾壳去除虾线。雪白的虾肉被完整地脱出壳。虾头则是和虾膏一同被揪掉。
海贝并不急着处理这些已经半熟的虾肉,而是把虾头连同虾壳一同放进煎锅里。因为今日的海风海颇大,煎锅里的油仅仅是漫过这些壳而已。
酒精炉架设上,阀门开到最小。小火慢慢烹制。虾油很快弥漫出浓烈的香气。虾壳被捞出冷却后又重新投入油锅。微软的壳子在这个过程中变得硬挺酥脆油润诱人。
因为虾头里保留了完整的虾膏,烹制好的虾油颜色金黄透亮,虾的鲜香气味仿佛被浓缩了无数倍后又被释放出来,香到闻一下就满口生香唇齿生津。
反复炸过的虾壳更是浓缩了虾油香气的精华。干炸虾壳既能作为零食又能补钙,真是一举两得。
煎好的油混入另一个锅油里。虾油可以给食物提供另类的鲜美味道。作为调味料,即便是简单的拌面也非常美味。虾油和鱼油混合到一起之后更是鲜上加鲜。
小煎锅里只剩下一个油底,酒精炉的炉火稍微调大。虾油再次热锅,倒入虾仁简单地翻炒几下。
最后再拆开一直还没舍得用用的烧烤撒料。烧烤撒料的酱料瓶上自带无数细孔的撒孔。海贝转动瓶盖调出撒料口,珍之又珍地甩了几下酱料瓶撒上烧烤粉末。
一锅烧烤味爆炒虾仁就做好了。
虾肉的表面都裹着油亮的虾油,虾肉软嫩香滑,虾壳因为反复的煎炸咬起来咯嘣脆。吃完油量满满的一餐,海贝觉得浑身都充满力量。
有了油,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吃完早饭,又用水壶烧了一壶热水冷上。充气水池里的雾鳞鱼可以再养两天,今天终于不用再加工储备粮。
闲下来就开始想念拆盲盒的快乐。想要盲盒,要么下海,要么等着天降淤泥雨。前者可以努努力,后者只能等机缘。
想要下海,最好是先确认一下海域的安全性。地笼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既能捕获小型猎物,也能诱使一些比较敏锐的危险生物尽快现身。
海贝到漂流船的后方挖了半袋子鱼饵,这些味道浓郁的东西都装进地笼的饵袋。
地笼重新绑好到护栏上,然后被整个扔下海。这并不单纯是为了重新获得鱼获。地笼放下去可以随时收取,可以当天放当天收,也可以放下去放置个十天半个月再说。
只要没有遇到大型鱼类的攻击,地笼完全可以一直挂在护栏上,哪怕放上个把月。海贝如今并不急于获取猎物充饥。
地笼沉在水里就相当于把鱼获养在海中。哪怕这些鱼获咽了气,也可以转为地笼里的新饵料。
放置好地笼,海贝又用空贝壳从塑料袋t里挖了一贝壳的饵料,然后端着坐到了船头的台阶上。正好一边消食,一边隔一段时间往海里扔一把饵料。
一贝壳的饵料扔完,海里也没有出现足以威胁海贝的生物。不过保险措施越多越好。海贝又回到船舱里,先给充气水池换了一池新鲜的海水,然后找了一条神态恹恹的雾鳞鱼拿到了台阶上。
断刃割出一道伤口。带着伤的雾鳞鱼被重新放归大海。雾鳞鱼游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会释放出足够的血腥气。
这条重归大海的小鱼艰难地挥动着鱼鳍,一路摇摇摆摆从海面沉到海底,最后钻入岩石的缝隙中彻底消失不见。
海贝一直远远地遥望着雾鳞鱼的踪迹,小鱼安全地游了这么长时间,没有引来任何的捕食者。即使有海鱼游过雾鳞鱼身侧也没有发动攻击。这里的鱼虾贝类可能全部吃素吧。
这个海域看起来暂且是安全的。至少雾鳞鱼不能打动它们。
望着澄澈的海面,海贝有些心痒痒,想下海寻摸一圈。连着好几日未曾下海寻宝,海贝都有些不习惯了。
第52章
今天观察了这么久,海底一直没有出现大型的捕食者,海贝自然是动了下水寻宝的心思。不管是盲盒还是食物都是宝。
吃完了热量充足的一餐,此刻阳光正好,海水的温度也十分宜人,正是下水的最好时机,海贝果断跳进水里。
花了点时间潜到海底。海水清澈,让水位看起来很低,然而真正下潜后还是花费了一点时间。海贝约莫着这片海域的水深至少也有几百米。
海底大多是裸露的岩石,其余都覆盖着浓淡不一的紫色地衣,偶尔能看到游鱼划过。
海贝降落到一块裸露的地面,从空间拿出鱼叉,试探了一下底部的地质。
鱼叉只刺入了一个尖尖就再也下不去。底下的岩层十分坚硬。海贝放弃了继续试探,以免坚硬的石头损伤了鱼叉的尖端。
如果颜色相近的地底都是这样坚固的地面,那这里大概率是个大型岩层。
这个海域的鱼群比较少。海贝是随着漂流船的行进方向下潜,下落的这块地方正好没有游鱼。就连水草都在几十米开外才有一簇。
这个海域不仅底部是岩层,耸立的各种形状的石头也都比较巨大。这些与底部断裂开的岩石动辄就有几米、十几米大小,因为石头的形状不规则,彼此之间往往有大小不一的石缝。
大的石缝可以让海贝勉强爬进去,小的石缝却是连胳膊都伸不进去。
落地的位置一个相当大的岩石,和底部的地基之间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地缝。巨石遮住了从上方投过来的阳光,底下黑黢黢的一片什么都看不分明。
海贝把鱼叉延伸到最长,小心地探入地缝里。即使伸长了胳膊,鱼叉也没能探到底部。海贝的动静没有惊出鱼虾,只是让身前的海水浑浊了两分。
鱼叉没有感受到异物,也可能是地缝过深,这才一无所获。海贝果断放弃,一边追逐着漂流船的踪迹,一边物色新的位置停驻。
即使是海洋生物也需要食物。这片海域的鱼虾对血腥气都没有什么反应,那它们极有可能以海草和地衣为食。
游了一段时间后,海贝确认了这里的海草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比较少,现有的海草叶片上都看不出啃食的痕迹。可按理说,没有生物吃的海草应该长得非常肆意,就算不像上一个海域那样铺满水底,也不该长得如此稀疏。
海草的数量太少,种类又多,海贝没有兴趣一一试毒,索性直接放弃了收割海草。
游了一阵后,海贝发现了一片异常肥美足,有两指高的地衣。
从下海之初到现在,海贝探查过的岩石上的地衣只有大小和颜色深浅之分,但看特性应该得是同一种类。
路过的地衣的叶片多有残缺,这种残缺的痕迹略有不同,像是有不同族群都以这些地衣为食。
从地衣的数量来说,这个可能性也非常大。毕竟以海草的数量和个头而言,一个大一点的鱼可能一顿就能啃食光一簇。
海贝这一路至少鱼十来条鱼擦肩而过。这些鱼最大的有海贝的胳膊长,最小的只有手指长短。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都没有什么攻击性,游过海贝身边的时候个个无动于衷。
有这么多的捕猎机会摆在海贝的面前,海贝都放弃了,实在是这些鱼都太过于五彩斑斓。在海贝的固有印象中,长得这么缤纷多彩的鱼,要么不好吃,要么有毒。
若是没有食物,海贝说不定还会以身试毒,可漂流船上有如此多的储备粮,海贝就懒得再作死了。
不过地衣还是勾起了海贝的兴趣。长丝水草干的储备量已经不多。水草晒干后总是要缩水不少,这也没有办法。
海贝面前的这簇地衣看起来就非常肥美。这簇地衣颜色艳丽,在路过的地衣群里属于中度紫色,既不会让人觉得紫色浅淡,也没有浓烈到接近黑紫。
地衣的叶片肥厚,像是长到旺盛的鲜木耳,叶片有着圆滑的弧度,底部的根凝结成团,深深扎根到岩石里。
海贝用短刃从平坦的岩石面上切下巴掌大小的一块地衣。地衣紧贴着岩石被齐根斩下。
岩石的表面凹凸不平,凹陷处还有纠结成团的块状根部残余,凸起初则可以看出,这种紫色地衣的细根已经深入岩石,岩石被钻出无数细如发丝的孔洞。
纠结成团的块状根不同于肥厚的圆润叶片,是浅淡几乎分辨不出的淡紫色,
海贝分别揪了一块叶片和根块品尝。
紫色地衣的叶片确实肥美,入口咀嚼时没有被牙齿榨出明显的汁液,但口感丰腴肥美,咀嚼起来像是被面衣包裹后锁住所有水分又吸了油脂的炸蘑菇。
但与炸蘑菇也有稍许不同,紫色地衣的叶片肥美鲜嫩,轻易被牙齿捣碎,没有任何纤维感。就像是细腻干燥的绿豆糕,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化成渣然后成泥。
海贝细品了品这才全部咽下。就味道而言,有点像水煮的八爪鱼肉,没有加任何调味料的那种。
海贝又浅尝了一口块状的根部。根块被咬下一口后留下千丝万缕的断口。紫色地衣的根特别细,大概两、三根才能凑出海贝一根头发丝的粗细。这样纤细的根系团在一起却特别结实。
海贝咬了一口,恍若是咬了一口坚硬的木头,两颗门牙都被硌得有点疼。
东西一入口就是浓烈的泥腥味。这块状根明明看起来挺干净,一到口中才发现这里面有不少的淤泥。
海贝不得不赶紧把东西吐出来。好在是自己吃过的,连咀嚼都还没有,倒不用嫌弃自己。
海贝默默感受着自己的身体,没有感受到任何不适,大概率没毒。
既然无法当场品尝,海贝尝试掰下一小块用手指碾碎。无数细如发丝的断线在水中弥漫开。
选了一缕淡紫色的断线,用手指用力清洗几遍,嚼了嚼。
根部比叶片的味道要浓烈的多,没有什么水分,像是在吃玉米须。不过这东西没有辛辣麻苦的味道,大概率也无毒,就这含水量应该很容易晾干储存。
大不了吃的时候多泡几遍水清除泥沙。
海贝决定将地衣成块切下收割。主要还是因为紫色地衣的叶片都是单个圆润生长,单个叶片个头太小,质地又嫩容易摘碎,若是只收叶片就会从小网兜的网眼里漏出去。
整块割下,肥美的叶片都拥挤地固定在块状根上,囫囵放在小网兜里,因为是在水中,再加上叶片也没有那么脆弱,不用担心这些收获在小网兜里挤到稀碎。
海贝抬头看了一眼漂流船的距离,挥舞着短刃加快收割的速度。
第53章
这簇紫色地衣虽然是只长在一块岩石上,可这块岩石有十多米长,将近三米高,除了贴地的一面,其它地方都长满了紫色地衣。
偌大一块岩石上生长的地衣收割了大半,仅这些让海贝装满两个网兜绰绰有余。
丰收之后就是拖着两大网兜的地衣去追赶漂流船。网兜沉甸甸的重量让人心安又喜悦。
海水此时的温度适宜,海贝游在其中非常恣意t。饱餐一顿后正是浑身有力气的时候,拖着两个大网兜都游得很是轻灵。
带着满身海水踏上沉在水中的台阶。路过的地方一串湿漉漉的水渍。两个网兜被拖上船,然后系在二层甲板垂下的绳索上。海贝快步踏上二楼,路过的地方踩出一个个湿脚印,通过绳索把两袋收获拖拽上二层甲板。
解开网兜封口的绳子,紫色地衣成堆倒在甲板上,然后一个个摊平晾晒。甲板上很快聚集起水珠,“嘀嗒嘀嗒”从排水口流向海洋。
海贝把湿漉漉的头发都捋到脑后,看了一眼天色又下了楼,路过一层船舱的时候擦干净双手摸了一把鱼松肉补充体力,这才又跳进海里继续下潜。
漂流船上已经有了两网兜紫色地衣的存货,现在已然算是有肉有菜。海贝这次下海将重点转移到岩石孔洞方面,希望能发现点不一样的东西。
海底巨石之间的孔洞大多幽暗深邃。没有可以防水的照明设施,海贝不敢轻易探入,深怕再遇到上次大八爪鱼那样的大海怪。
上次那个八爪鱼虽然大,但肢体柔软,努力一把还能勉强塞到随身空间里消灭。
万一黑暗出钻出一条又大又有硬骨还吃肉的大鱼,海贝可没法把大鱼的某部分单独放进空间,到时候怕就要交代在这里。随身空间并不万能,不仅小还有诸多限制。至少无法把一件完整的物品分出一部分放入空间。
所以即使是探究洞穴,海贝也十分谨慎地挑选一些直径在一米以内的洞穴探寻,避开那些大到可以通行成人的地缝。
遇到想要一探究竟的地缝的时候,海贝先使用延长到最长的鱼叉小心探入。若是鱼叉的尖端能碰到坚硬的岩块,就说明这个地缝并不深危险性比较小,就可以停下来用鱼叉从头到尾扫一遍。若是地洞比较大,甚至可以探头进去看一看。
鱼叉在这个时候很方便。这片海域的泥沙还没有一根手指头粗,鱼叉从头到尾搅和一遍,若是没有碰到什么硬物,石缝里大抵就是空的。
鱼叉扫荡用不了多长时间。海贝很快就能扫荡完落脚的地方,然后继续追寻着漂流船的方向向前。然后随手检视路过的合适的洞穴。
就这样游了半个多小时,除了浑浊的海水和五彩斑斓的虾蟹,鱼叉再没有惊出其它东西。
海贝从最初的兴高采烈到逐渐失去耐心。头顶的日光已经开始由盛转衰,等到傍晚时分,不仅光线会急剧转弱,就连海水也会很快降温。留给海贝的探宝时间不多了。海贝顶多还能在水里呆上两个小时的样子。
难得安稳的一天,若是今日的收获仅有那两兜紫色地衣,那收获实为可惜。
海贝很快做出决断,又采集了两兜长得肥硕的紫色地衣运到了漂流船上晾晒。
漂流船的二层甲板被四大兜的收获铺满,看起来一派丰收的喜悦。
再次下水时,海贝下了决心。这次下水一定要带点不一样的收获回来。若是真寻不到其它可用的东西,大不了找堆坚硬的小石块带上来。可用又合适的石子同样可遇而不可求。
海贝在海底兜兜转转。天色真正开始暗下来的时候,海贝发现一个比人还高的大洞穴。一个长满了锈迹的小轿车屁股朝外卡在洞穴中。
这个小轿车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本的颜色,车身除了红色锈迹就是颜色更为诡异的地衣。
小轿车一半卡进洞穴里,小半露在洞穴外。车子的后车门和后轮胎全部被卸走。
海贝猜测这个地方曾有过路者探寻过,只不过这辆车卡得太紧,过路者才会卸走所有能卸走的东西。
因为没有了车门,车内灌满了海水。车子卡在洞穴里并没有把洞穴完全堵住,车子顶部有一拳高的空隙直通里面,地下的缝隙更是有三拳高。故而这里的海水虽然被车子阻断一部分,味道却并不腐朽。
海贝只犹豫了一瞬间,就从空旷的车门游入车子里。车内只有稀微光亮,比一盏豆灯强不到哪里去,倒也勉强让海贝了解了里面的情况。
车内的车座全部被暴力拆走,连方向盘都被卸走了。
车辆的两个前门正卡在洞穴的墙壁内没有被卸走,大概前一个探索者怕动作太大震塌了上头的石层,车辆前方的挡风玻璃也依旧还在,不像是后面的挡风玻璃被整块撬走。
挡风玻璃前方黑压压的,只能看出前方并不是岩石。
车内被拆解得过于干净,海贝快速巡视一遍,没有找到任何漏网之鱼。
爬出车身。海贝转向已经看不出原色的后备箱。后备箱依旧紧紧闭合着。可能当初路过的探险者没有找到合适的工具打开它。希望内部没有被搬空。
海贝从空间里取出工具,打算暴力砸开后备箱。原以为这会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没想到长久的水泡已经让锁扣腐朽。海贝没花多少力气就砸开锁撬起了车盖。
撬起后车盖比砸毁锁扣要更艰难一些。海贝不得不把车后盖敲下来一块。海水从缺口处倒灌。砸坏车盖之前,后备箱里面竟然还是没有进水的状态。
这是件格外让人惊喜的发现。这说明后备箱一直还未曾被人打开过。
既然后备箱已然进水,海贝干脆花了点力气把整个后车盖都敲了下来。车盖对比车子要轻得多,也是很难得的成品金属。
车盖敲下来后,后备箱里面的东西就清楚陈列在眼前。这是一个装满东西的后备箱。
这个车子原本的主人大概不喜欢杂乱,后备箱的东西收纳得非常板正整洁。
后备箱的最左边是摞在一起的两个长方形塑料箱。上面的箱子小一点,下面的箱子大一点,都是深色不透明的密封箱,明显是卡着车厢的尺寸买的。
如今两个塑料箱上方的扣盖扣紧封实,两个箱子和车厢之间还有大块折叠好的布料,可能是用来清洁车子的布料。
塑料箱子的右边,后备箱的中央,是一个侧着竖躺的防水行李箱。这个行李箱是漂亮的奶油白色,如今完全泡在海水里。
第54章
这个行李箱的质量很好,密封性很强,看起来一时半会儿泡不进水。
那海贝就不必急着上浮了。
后备箱的右侧则是一个密封的金色手提箱压在底部,一个备用轮胎放在上面,一个车用灭火器塞在空隙里,轮胎与车子的空隙里还塞了几包全新的抽纸。
一个不算大的后备箱满满当当,尽可能利用了每一寸空间。
海贝把后备箱里能转移都转移到随身空间和网兜里,剩下的东西用绳子捆好,连拖带拽地去追赶漂流船。
这些东西很沉重,海贝游了几步就不得不放弃了好不容易撬下来的汽车后盖,任其被水流带走。
剩下的东西却是哪一样都不舍得放弃。好在如今海贝的力气比以前大了不少,在海中更是如鱼得水,之前又补充了足够的油水,勉强拖着这一长串。
最主要的大概是丰收的喜悦支撑着海贝一直向前。这些东西成功被带上水面。
浮出水面之后,情况就好了许多。不管是密封的箱子还是完好崭新的备用轮胎都有一定的浮力,这为海贝节省了不少力气。
都已经浮上水面,海贝更是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黑暗降临。即使是如此,海贝也借着月光追逐着漂流船的方向,祈祷着千万不要有大型生物出现。
千辛万苦爬上漂流船,甚至顾不上休息,赶紧找了干净毛巾把这些密封箱全部擦干净水,深怕因为在水里泡久了出现渗水现象。
擦干净箱子,顺手又把灭火器和全新的轮胎擦干净。所有的东西全部搬进了船舱。侵透的布料则是暂时留在了甲板上控去水分。
久违的开盲盒的激动的心情。这些东西个顶个的沉重,想来里面会有很多好东西!
海贝先打开了最大的那个塑料箱。这个塑料箱整体都是不透明的灰绿色。同色的塑料盖上是线条光滑圆润的波浪纹。长方形箱子的四个方向的正中央各有一个弹性扣条。
海贝把四t个锁扣依次掰开。可能因为这件东西一直被密封在海底,这些塑料不仅没有褪色,还完全没有老化。
但塑料密封箱也有一点旧的痕迹。这点痕迹更多的可能来自于原主人的使用。
灰绿色的箱子虽然看起来干净整洁宛若全新,实则近看能看到轻微的划痕和清洗使用过的痕迹。看起来崭新不过是因为原主人使用得十分爱惜。
四个锁扣依次打开,扣锁依旧好用。箱子盖拿开时没有任何磕碰的声响。箱子内侧有一层厚厚的磨砂软胶贴层,不知道是为了防震还是为了保温。
四个锁扣很好地保持了箱子的密封性,内部没有渗入海水的迹象。海贝依次捡出里面的东西。
首先是一套太阳能折叠包发电板。这个太阳能发电板折叠起来就是一个黑色手提包的样子,最边上还有特意做出来的手提包样式的提手。全部合起来的厚度大概有四指宽,外貌神似一个板板正正的黑色手提箱。
这个手提包展开后是六片太阳能光板,光板都嵌在黑色结实布料上。光板比海贝印象中的更轻薄一些,还能像纸张一样掰弯。
黑色布料的另一面印刷着一些文字和图片的提醒,白色的字样还非常光鲜。
海贝大体浏览了一遍。上面写着太阳能光板的弯曲角度不要超过一百二十度,这个光板可以防水,型号属于300瓦类别。
绘画方面表示,手提包上自带的储电器的接口可以直接给手机、平板、相机、无人机一类的设备充电,想要给笔记本电脑、摄像机、风扇、小冰柜一类的设备充电则需要另外的储电箱。
海贝找了找,果然在把守位置找到一个小型储电器,不过只有插孔没有线。
拿出太阳能板手提包,紧挨着光板的就是一个多功能储电箱。这个储电箱也非常小巧,黑色为底,金色纹饰,整体只有三十厘米长,二十厘米高,十厘米厚,最上面有个一体的把手。
储电箱的一侧有液晶屏和按钮控制器。储电箱个头不大,最大功率却有5000瓦,可以储存15度电。
储电箱的旁边是一个皮质化妆箱,里面装着用固线器整理好的各种型号的线头。看大小,这些插线应该分别属于太阳能板和储电箱。
皮质化妆箱的容量很大,除了各种各样十多条插线,还有不小零零碎碎的其它东西。
海贝先把扎成捆包着塑料袋的插线都取出来,又从里面拿出两个一模一样的白色充电宝。两个充电宝都是不认识的牌子,充电口有防水开关,充电显示灯显示两个充宝都满电。
海贝给充电宝又装回防震塑料套和绒布袋,把充电宝暂且放到一边。
化妆包里还有一个乳白色的圆柱形物品,整个只有手掌大小。
海贝最初还以为这是镜头一类的东西,把这东西的机关都打开,才发现这是一个防水充电提灯。
这个提灯的最上面可以从两边的边缘抠出一对乳白色的提手。提手中央的圆片是个小型的太阳能充电板。
圆柱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不透明的乳白色防水塑料,下半部分是带着全封闭灯罩的LED灯。
提灯的上半部分又有左右开关,一个推开是强力探照灯,一个推开是开关、电量显示屏和充电口。
除了这个手提灯,化妆包里还有一个只有手指头大小的防水可充电手电筒,再就是一套迷你工具。大概是用来维修这套设备的工具。
箱子的剩余空间里则是塞着一件超薄的汽车防晒布,同样也是用专门的绒布袋收纳好。
大箱子里拿出来的东西暂且堆放在地板上。海贝又打开了稍小一点的塑料箱。
这个小塑料箱的材质和颜色都和大的塑料箱一模一样,只是个头上小了两圈,大概是为了配合后备箱上凹的形状。
小的灰绿色塑料箱打开,里面只有一样东西,是个玫瑰金色的压缩机制冰机。这个制冰机是上开盖样式,容量只有12升,液晶屏上的调节器显示,这个制冰机的调节范围在20摄氏度和零下20摄氏度之间。
这个制冰机只有65瓦,想来也是使用太阳能板提供电源。
海贝把制冰机从塑料箱里扣了出来。制冰机若是使用就需要散热,那这个装它的箱子就可以腾出来另做它用。
这一大一小两个塑料箱都有很厚的防震保温层,完全可以把里面的东西都清出来。把这两个塑料箱当做保温箱使用。
船舱最底层的底仓温度偏低。若是把这个两个塑料箱搬进底仓,底部再铺上一层碎冰,也算是简陋版的冰箱了!
第55章
海贝先从这些东西里拿出太阳能提灯和太阳能手电筒。
这两件照明工具都因放置的时间太长而没能启动。
海贝拆开检视了一番,这两个照明工具都不像之前的手电筒那样内部被腐蚀坏,只要能充上电,大概率还能继续使用。
这些东西的完好主要得益于后备箱的密封非常完美,就连制冰机上都看不出任何岁月老化的痕迹。
海贝相信,只要明天太阳能充电包可以正常工作,这些电器就可以重新发挥它们的作用。
两箱东西在地板上铺开,海贝绕开几步继续去开下一个箱子。
在行李箱和手提箱之间,海贝选择了体积更大的行李箱。
这个奶油白色的行李箱是个非常规整的长方形,折角处都做了圆润的钝化处理,底部安装有四个小型的万向轮,开合处都有厚厚的密封胶圈做了防水处理,外部还用扣带加了一层锁扣。
行李箱的拉杆可以调节长度,有三种不同的档位。因为这个行李箱本就就比较大,最低的拉杆就很合用。
行李箱最外侧锁扣把行李箱紧紧闭合在一起。扣带被绷得很紧,不过这层锁很容易打开。打开伸缩锁扣后,还有一层停在“666”上的密码锁。
这个行李箱使用的虽然是密码锁,但已经调试在正好可以打开的状态。想来“666”就是这个行李箱的密码。
打开行李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女性所使用的行李箱。因为衣服里有裙子和内衣。箱子的最边上是两团卷成长筒的布料。
海贝把这两条布卷都抖开。这两条布卷儿都是1.5米×2米的单层小毯子。一条是双面毛绒布料,一条是轻若无物几乎透光的羽绒被。
这两条小毯子都是淡褐色,质地单薄,仅仅是进行了简单的锁边。上手摸一摸就能感受到这两条毯子的质量都很好。卷好后只有一个成年人的拳头粗。单薄到这个程度应该只是为了追求轻便好携带。
虽然这两条小毯子都很干净整洁,但明显也都有着使用过的痕迹。海贝丝毫不嫌弃地把这两条小毯子都直接扔到了自己的床铺上。
要是放到以前,海贝怎么样都要先把这两条小毯子清洗一遍。然而海水洗过的衣服并不柔软舒适,还经常会有一种特有的腻滑感。每使用海水清洗一次,都是一次对布料的严重伤害。
海贝非常随遇而安地放弃了自己的讲究,接受了这两条小毯子成为自己日常使用的寝具。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两套毯子看起来真的很干净,还带着一种清洗过后洗洁剂的清香味。
除了这两个比较大的布料卷,行李箱剩下的空间里都塞满了换洗的衣服。
海贝收获了一件薄外套,一套白色运动服,三件T恤,三件吊带衫,两条牛仔裤,一条牛仔短裤,两身连衣裙,一副墨镜,一个遮阳帽,一包全新的袜子和一包全新的内衣。
看得出来这里面全部都是夏天的衣服,就连唯一的一套运动服的布料也十分单薄。
海贝试了试看起来最宽松的运动服。穿在身上有点紧绷,只是勉强套进去。其它衣服只会更小。这一行李箱衣服除了有弹性的吊带衫、袜子和内衣,其它都需要重新缝制才能穿。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箱漂亮的布料,可喜可贺。
收拾完衣服,最后只剩下稍小一些的手提箱。
这个手提箱看起来和行李箱出自同一品牌,涂料的颜色是一模一样的奶白色,就连形状都十分相似。四周则是一圈金色金属色涂料,显得犹为漂亮。这个手提箱的底下同样有四个万向轮,把手方向也能抽出一个拉杆。
同样都是“666”的密码,这个t手提箱里的东西更加的丰富多彩。
首先是一板三瓶未层拆开的精包装的纯净水。每一瓶的容量只有350毫升。
然后是一罐半斤装的金属罐子的巧克力,一罐薄荷味的水果硬糖,一罐盐味奶糖。这三个金属罐子都是长方形,装在长方形的手提箱里显得特别板正。
手提箱里还有一个特别醒目的黑色便携医用急救包。这个急救包只有20厘米长,10多厘米宽。
海贝打开医用急救包,细数里面的东西。
里面有一包创可贴,一包医用纱布片,一包医用弹性绷带,一卷医用自粘胶带,一盒消毒棉片,一把剪刀,一个金属口哨,一把金属镊子,一包三角绑巾,一卷止血带,一瓶碘伏消毒液,一包医用消毒棉球,一个可以手摇发电的应急小手电。
这是一个还算齐全的应急急救包。可能因为放置的时间太久。瓶子里的碘伏消毒液已经只剩下半瓶。虽然已经过期,这里面的大部分东西都还可以再使用。
当手头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时候,海贝已经开始渐渐习惯不去在意保质期。
急救包里的自摇发电手电筒十分有趣。海贝拿起来拼命一顿操作。
手摇充电10分钟以后,手电被成功点亮。整个船舱都被这束光照亮。应急手电筒的光亮虽然比较微弱,但比油灯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有了这个手动发电的手电,海贝就可以在夜里自由出入底仓。不过给手电手摇充电也需要一点时间,现在还是继续使用油灯查看剩余的东西。
拿出水糖果和急救包之后,手提箱里剩下的东西就不多了。
这个手提箱里面同样有一个小型的化妆手提包。这个化妆包比上一个要小得多,是暗金色不透明皮质,
这个化妆箱里有旅行用的小瓶装的洗发水、沐浴露、牙膏。这三样都是开封使用过的,不过里面尚一大半,依旧可以使用。里面的牛角梳也可以使用,不过别人用过的牙刷就只能当做刷洗东西的工具了。
除了这些基本的洗漱工具。里面还有一些开封使用过的化妆品和洁面用品。不过这些东西同样也开封使用过。
因为不确定这些是否会因为放置太久产生毒性,海贝完全不敢往自己的脸上使用。
乳液之类的东西也就罢了。像是粉底,口红,眼影之类的东西都有比较明艳的色彩,海贝准备把这些东西留下当颜料用。
衣料放在行李箱里可以有效地避免受潮。海贝把自己收集的十字线的丝线放进行李箱里挤出来的空隙。行李箱重新闭合放进夹层的仓库。
准备废物利用的化妆品全部收拾出来,另外收进一个密封袋放置。
小手提箱里只留下吃的东西。这个手提箱就留在一层船舱。
为了防止遇到大的风浪碰坏这个手提箱,海贝使用胶带对这个手提箱进行了加固。
第56章
海贝暂且只固定好了手提箱。
现在室内的光线比较昏暗。海贝是使用油灯照亮,燃烧的是雾鳞鱼的鱼油。因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次收获的究竟是什么,海贝很奢侈地点起了油灯。
虽然新得到的物品里有两个太阳能灯和一个手摇发电灯,然而入手的时候就已经入夜,完全没有太阳可以利用,太阳能灯暂时只能是个摆设。
好奇心让海贝能顶着油灯的昏暗和黑烟查看收获的东西。
如今已经知道了自己具体收获了这什么,东西都已经运上了船,剩下的就不用心急。摆在地上的这些东西,等明天天亮以后再梳理也无妨。看傍晚时的天色,至少海贝是没看出什么风浪的苗头。
兴奋的劲头下去,肚子“咕噜咕噜”抗议。在水下游了那么长的时间,现在的海贝需要一顿丰盛的晚宴补充消耗掉的体力。
海贝一眼就看见了厨房里的充气水池。水池里的鱼都还没有咽气。剩下的这些鱼意外的顽强。
海贝没有动它们。还活着的鱼能多养活一天算一天。这些活着的雾鳞鱼即使不能成为食物,也是很好的探测环境危险与否的工具。
新鲜的血食放进海里,总能引出现些按捺不住的凶残的捕食者。带着伤势游走的雾鳞鱼就是再肥美不过的诱饵。
略过水池里的活鱼。海贝的目光转向挂着的鱼骨和鱼松肉。下饭酱的味道虽然一流,却是一个惊人的热量炸弹。晚饭后就要入睡,没有那么大的活动量也就不需要这样多的热量。还是清淡一点的伙食更有利于之后的睡眠。
海贝想到新收获的食材,先给手摇发电手电筒冲了一会儿电,这才拿着手电筒上了二层甲板。
真正到了甲板,手电反倒能关了省会儿电。月色正好,下午从海底寻来的紫色地衣正铺在这里。
紫色地衣在这里晾晒了几个小时,二层甲板的水渍大部分都随着漂流船的摇摆被甩出去。如今这些紫色地衣的表皮微干,底部只是微微湿润。
没有了阳光和热度,这些东西就不适宜继续晾晒在甲板上。湿润潮湿的海风会让白天的成果前功尽弃。
海上生活了这些时日,海贝已经摸索出一点船上生活的经验。船上晾晒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太阳出来以后在室外晾晒,傍晚时分收到室内风干。晒干的东西夜里放在外面会回潮。
这些地衣本已经在白天晾了一阵,现在收起来已经有些晚了,但还不算太晚,总比扔在外面一整个晚上强。
整整四网兜的东西,两个网兜不足以悬挂。好在紫色地衣的根块纠结在一起像是杂乱无章的紧实线团,根块不容易散开,这一点倒好利用。
海贝使用十字绣的丝线,把这些成块切下的紫色地衣串成长串。绳串在船舱里高高挂起。这些绳串所使用的绳子都是打的活结,紫色地衣吃完以后,这些绳子就可以再次利用。
紫色地衣在串起来的时候难免有所损伤,有些本就有过磕碰的叶片坠落于地。这些掉落的残缺叶片正好成为晚餐的食材。
海贝用沥水盆捡了满满一盆的肥硕叶片。二层甲板上很干净,这些又本就是深海所得,海贝仅仅简单冲洗了一下叶片表面所附着的泥沙。
食材已经来不及控干。湿漉漉的东西在油锅里容易迸溅。那就简单煮个汤吧。
取一把残叶入锅,再加入半锅清水,撒入一把长丝水草干,然后加入一片螺肉片调味。
清汤寡水很快沸腾,滚过几滚后,海贝在汤里继续加入食材,简单炸过又风干了一些时日的鱼头。
鱼头已经去除鱼鳃和可能带来腥膻味的部位。油炸后又风干有效地避免了鱼头的腐败,只是鱼眼看起来已经变得浑浊。
鱼头本就不大,不需要再处理就可以下锅。
海贝的视线划过大块的鱼内脏,最终还是放弃。这些食物还是更适合于下海之前吃。
仅仅这些食材看起来有些单调,海贝想起来自己新制作的调味品,在锅里又加入一大勺的虾油搅匀入味。
虾油鲜香醇厚,仅仅一勺,就让这锅汤水从水煮的寡淡气味瞬间升华为虾味海鲜锅。平淡的汤水秒变鲜甜汤汁。
海贝深嗅一口袅袅雾气,感受到极大的满足。
汤有了,主食就是脆炸鱼骨。鱼骨已经被炸得酥脆,“咔嚓咔嚓”咬起来就像是油炸小饼干。因为摄入的油水充足,即使是鱼骨也能哄饱肚皮。
“咔嚓咔嚓”解决完一条油炸鱼骨,再来几口热汤暖暖胃。紫色地衣水煮后吸饱了汤汁,每一次的咀嚼都在唇齿间爆浆。
紫色地衣咀嚼起来的口感既有蘑菇的肥厚多汁,又有海带的脆嫩清爽,味道却是完全被虾油带偏,闭上眼睛有种在吃品种独特的爆炒虾肉的感觉。
海贝很快挑完锅里的紫色地衣叶片,又去解决已经煮得有点散架的鱼头。
浑浊的鱼眼在上下牙齿间爆浆。鱼鳃肉即使炸过也掩其滑嫩,鱼唇的口感胶质感很重。这种鱼没有牙齿,吃起来真是特别方便。
最后的最后,海贝挖出深埋在其中的鱼脑,只有豆大的一点。油润的膏脂在舌尖抿化,这是只有骨髓能与之媲美的无上美味。
最后,鲜美的鱼汤整锅下肚,水草的清新冲淡了唇齿间的油腻,为这顿简单的晚餐划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海贝摸了摸鼓起来的肚皮,惬意地打了个饱嗝。这一顿完全就是个水饱,半锅汤一滴都没有浪费。
消食的t时间正好去处理甲板上的东西。擦车的布料依旧还在甲板上扔着。
海贝拿脚丫子踩了踩甲板上的布料,踩出一洼冰凉的积水。
布料太厚,放置的这点时间完全不足以去除里面的水分。
想布料要快一点干透,还是需要先拧出里面的水。
正好刚吃完饭身上正热乎。海贝顶着凉意把两块布料都拧干。其中一块擦车布又大又软又有很好的吸水性,可以拿来当浴巾。
另一块是鹿皮,拿来保养短刃之类的金属工具却是正好。
短刃这类金属工具日常需要使用,又经常碰水,如今有了油和鹿皮,还是应当在空闲时间里好生保养一番,免得被锈坏。
拧干的两块布料先收进船舱,等明天太阳出来后再拿出来晾晒。剩下的东西堆做一堆,海贝很快进入梦乡。
第二天醒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远处地板上的一堆东西。
海贝满脑子都是“好日子来了”“电!电!电!”,连洗漱都顾不得,就去拾掇那一堆的太阳能光板。
第57章
海贝给太阳能光板选了个好地方,就是二层的小船舱。
甲板两侧的两个小房间相距甚远,彼此并不会遮挡光线。如今小房间里堆着不少零零碎碎的东西,只要收拾一下就能重新用阳光房。
按理说太阳能放在室外总是比放在室内要更好一些。室内即使透亮也隔着一层材质特殊的玻璃。玻璃会影响太阳能光板的转化效率。
可海贝不得不考虑天降淤泥的可能性。若单单是淤泥也就罢了,若是来个沉重的快递箱从高处降落到漂流船,这些太阳能板怕是要被砸成碎片。
退一步来说,就算运气好不被砸成碎片,清洗浸泡了太阳能光板包的淤泥也是个让人头疼的活计。
比起丢失的那部分转化率来说,还是保全这几片太阳能光板更重要。太阳能光板放在室内同样能细水长流。
那就要先收拾二楼的两个小房间。虽然只打算动用一个,海贝依旧打算把两个小房间和楼梯道都收拾出来。
靠近底仓的那个楼梯道和房间可以空置,方便海贝在底仓和二层甲板之间运送东西。
若是哪天在遇到漂流基地,东西搬到二层甲板的速度决定着海贝能交换东西的数量。另外的那个房间就可以布置成太阳能的工作室。
海贝一趟一趟宛若蚂蚁搬家,就连固体酒精都包上层层塑料袋转移到了底仓的一个角落。
要是哪天不小心起了火,海贝怕是只能跳船逃生了。
准备做成太阳能工作室的小房间有三个方向都有明亮的玻璃窗。因为有一面是个密不透风的小房间,里面收纳着桅杆和船帆。不过这个收纳室本身就考虑过采光的影响,在位置上并不会遮蔽透入室内的阳光。
不过因为这个房间本身的面积比较小。窗户的位置又比较高,太阳能光板铺在地上并不能被透入的阳光直射,这样太阳能的利用率怕是很低。
海贝需要一件工具把太阳能光板的位置抬高,最好能恰到好处地迎接太阳的照射。
新得到的箱子的高度就非常合适,然而现有的每个箱子都很宝贵,海贝不舍得把它们放上来当底座用。何况这个小房间的光照最强,又是船舱里最热的两间房,对箱子的耗损一定会非常大。
不舍得现有的箱子暴晒,又没有铁架一类的东西,那么就只能借助现有的材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这里的太阳一直挂在天上没有什么明显的位移。太阳和月亮之间只有光照强弱的变化。日光与月光照射进船舱的角度基本相同。
那么,海贝所需要的这个支撑物就不需要移动。
二楼的船舱比较小。太阳能光板有六块,想要全部都完全铺开,这点空间完全不够施展。
这个手提包又是完整的一个,不能将光板拆卸下来使用,若是只照射到其中一半何其浪费。
那就只能在制作支撑物的时候设计一个坡度,至少也要让让六块板子尽量多得对准阳光照进的方向。
海贝琢磨了一番现有的材料,感觉霍霍得起的依旧只有船尾的各种贝壳。
使用干净的纸板和塑料布制作一个外套,外套使用胶带粘在一起,制作出来一个可以铺设光板的台架。台架的底部直接就用胶带打在地板上。
单薄的纸壳很容易塌陷无法作为骨架支撑,里面就塞上各种空贝壳作为骨架支撑。大小小小的贝壳总能有合适的大小填充这个外套。
太阳能光板用胶带粘贴在纸板上正对着阳光。太阳能光板包上的储电容器和多功能储电箱则是放置在台架背面的阴影里,避开火热毒辣的阳光直射。
清晨的阳光还比较温和。太阳能光板隔着玻璃工作了半个多小时之后,两个储电设备都成功开机。
海贝高兴地差点喜极而泣。有了这套设备,漂流船上的生活又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趁热打铁,储电设备也被固定在了地板上。
现在,这间小房间剩余的空间就不多,连通行都要格外小心避免磕碰。
这套设备值得一个单独的房间!
新的的制冰机被海贝固定到了避光的楼梯间。
制冰机只有通电才能使用,充电宝无法带动它工作。虽然海贝更想把这个制冰机放到一楼使用。奈何制冰机的电线不够长,通行的台阶又太陡放不下它,只能放在楼梯的拐角平台上。
虽然制冰机暂时还不一定能使用,可趁着胶带还有粘性,早点把该固定的东西都固定好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一来,这间小舱房的楼梯就不方便过人,以后,海贝只能通过另一侧的舱房上上下下。
不过漂流船总共也没有多大,有了这样一套设备,绕几步路也不算什么。
海贝这次还得到一个崭新的轮胎和灭火器。
灭火器还没有开封使用,虽然不知道还能不能用,海贝把这个灭火器用胶带粘在了厨房的墙壁上。
轮胎暂时还没有什么用处。不过若是哪天漂流船损毁沉没,这个轮胎还能当做逃生的工具。
海贝把这个崭新的轮胎绑在了船尾的护栏上。
行李箱装满了衣服。手提箱装满了食物。这两个箱子都先放置在比较阴凉的夹层储物室里。
两个密封箱同样也是很的防潮保温工具。可惜底仓的温度不够低。要不然这两个密封箱完全可以铺上冰块当保鲜箱使用。
可惜就底仓如今的温度而言,有阳光的时候,冰块不出两个小时就要尽数化成水。
这两个塑料箱最终被放在了船舱里的阴凉角落。大的箱子准备装晒干的长丝水草干和正在晾晒的紫色地衣,小的箱子装入炸得金黄酥脆的鱼松肉和鱼骨头。
安置好新得的东西,海贝将收入船舱里的紫色地衣重新晾晒到二层甲板上。
紫色地衣在船舱里呆了一夜,肥硕的叶片表面又有了凝聚的湿气。海贝把网兜里的紫色地衣小心一个个捡出来铺在甲板上。
昨晚的晚餐里的美味让海贝对这些紫色地衣有了更好的耐心。绑成串的紫色地衣也重新解开绳子分开铺在甲板上。
回收的绳子被绕在一个狭长的包装袋上缠成线团。线团同样收在阴凉通风的地上。
这一番动作又不可避免的掉落了一些残损的叶片。这些叶片被堆在堆在一起晾晒。
昨晚洗出来的紫色地衣才吃了一把,每次整理地衣的磕碰都可能会掉落新的残叶。海贝只能把它们尽可能拢在一起装进塑料袋里晾晒,以防止残叶被海风刮跑。
今日天气不错。海贝有些回软的炸鱼头也晾晒了出来。
处理好需要晾晒风干的东西,海贝才开始准备早餐。
第58章
随着漂流船上基础工具的提升,三餐似乎也可以更精致一些。
如今海贝可是有太阳能的人!
在二层甲板晾晒东西的时候,海贝有观察过今天路过的海域,海里并没有发现看起来特别凶猛的存在。
今天很有可能会下水探寻,那早饭的热量稍微高一点也无妨。吃得饱才有力气长时间游泳。
早饭的准备工作就在漂流船一层的甲板上进行,可以就地取水清洗食材。
昨夜里又有三条雾鳞鱼翻了肚皮,鱼眼还没有浑浊,看起来尚且新鲜。海贝坐在船头的台阶上处理这三条鱼。
因为船身不停摇摆,又是坐在水边,一不小心手上的东西就会回归大海,所以海贝将需要处理的雾鳞鱼先连t着沥水篮一起装进了空间备用。
换上一身下水时穿的衣服,直接坐在湿漉漉的台阶上,再多钱的海浪打到身上都无所谓。
海贝从随身空间里摸出一条已经完全不动弹的雾鳞鱼,一手握着鱼,一手执剪刀开始开膛破肚。
鱼血从切口处渗出。海贝直接握着鱼,在下一个台阶的海水里使劲划拉了几下,鱼身上的血渍就完全被流动的海水清理干净。
不能吃的内脏分离出来直接扔进水里,能吃的部分在水中冲洗干净,扔进随身空间里的沥水篮。
鱼腔里的血渍是腥膻气的主要来源。海贝把剪刀扔进空间,扒拉着鱼身反复冲洗到鱼肉上再无杂色。
然后短刃出鞘,快速切下鱼骨两侧两片鱼身。剪刀再挖出鱼头里美味的鱼鳃肉和鱼眼。鱼脑因为太过难取被海贝放弃。
一个连头带尾的鱼骨架被完整扔进海里。
海贝先不急着继续处理食物,一边清洗干净双手,一边查看鱼骨的去向。
鱼骨就这样直直地向下坠落。可以看得出来,鱼骨坠落的这块海域没有什么暗流。
小小的鱼骨花费不短的时间跌落在海底里,远得几乎只能看出一个模糊的影子。这里的海域看起来还挺深。
清澈的海水下方遍布着浅金色的细砂和凌乱的黄褐色石块。石块的表面长满了珊瑚和贝类。
掉落的鱼骨被一群颜色艳丽的小鱼包围。距离太远,也看不清鱼骨是被小鱼当成了食物还是玩具。
海贝遥遥望了一会儿,直到鱼骨再也看不清,鱼身附近依旧只有这一群小鱼。
这里颜色各异的珊瑚和贝类长满海底,再加上绿色的海草夹杂其间,严重影响了海贝寻找鱼类。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海水比较深,这里的鱼比较小。
拿出空间里的鱼肉清洗干净。海贝缓慢地把整张鱼皮都从鱼肉上撕下来。细鳞又密又锋利非常难以清理。把整张鱼皮都褪下来是最不影响雾鳞鱼肉口感的处理方式。
这次脱下来的鱼皮没有扔进海里,而是暂且存在空间里。剩下的两条鱼如法炮制。
三条鱼全部处理完,海贝才取出六块鱼皮准备投放。鱼皮在水里会漂浮得比较玄学,比鱼骨更难以观察。
六块鱼皮上都还附着着一点新鲜的鱼肉,也算上等的观察诱饵,总要物尽其用。
海贝截取了一截红色的丝线,把六块鱼皮五花大绑在一块较大的海螺壳上,有鱼肉粘连的那一侧朝外。
鱼皮海螺壳坠下水面,还未沉到水底就引来两群小鱼追逐嬉戏。
这种颜色艳丽的小鱼大概率是肉食性生物。不过只要不带伤下水,以这种小鱼的个头和数量也产生不了什么威胁。
海螺壳坠底,漂流船大概漂流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彻底看不见这个大壳。
此处的流速倒是意外的比较慢,从漂流船的摇摆幅度来看看完全看不出这里的水流竟然格外平和。
直到视线彻底捕捉不到海螺壳,凑到海螺壳旁的小鱼群也总共只有三波。就其数量而言,还不够最小的小网兜一网的容量。
看起来威胁性确实不大。
海贝完成今日的观察活动,这才进船舱准备自己的早饭。
六条清洗干净的鱼肉和内脏在干净的水里淘洗一遍,再用剪刀剪成小块。
海贝打开一包新的压缩饼干,用锤子隔着塑料布把饼干捶打成细碎的粉末。
饼干碎收集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再倒上剪成小块的鱼肉和鱼内脏抓拌均匀裹满饼干碎。
点起酒精炉,在小煎锅里倒入一勺虾油。红琥珀色的虾油在煎锅里晃动一圈,把整个锅底都涂抹得油光锃亮。炸虾的浓郁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油温升高之后,裹满饼干碎的鱼肉和内脏铺满煎锅。油声“哔咔”作响,底部的饼干碎很快吸走锅里的所有油水,谷物和坚果的香气挤入,和炸虾的味道平分秋色。
烟气袅袅,海贝果断盖上锅盖阻绝黑烟污染室内。
失策了,这会儿功夫就烟雾缭绕的,应该在室外烹饪才对。
不过偶尔的一次应该也没有关系。
海贝被满屋子的油炸香气刺激着味蕾,完全不想前功尽弃,于是很快放弃了转移阵地的念头。
锅底的谷物粉很快变成焦黄色。海贝原想给锅里的东西整个翻个面,奈何技术不成,锅里的饼干碎也不足以摊出个饼,只能用筷子顶着热浪和黑烟给所有的肉块翻了个身。
有部分肉块的边缘已经由浅金色变成焦褐色,虽然不太美观,可闻起来更香了。
鱼肉更容易熟透。表面的饼干碎全部变得金黄,海贝就关了酒精炉,利用锅子的余温又加热了一会儿。
加热的功夫里,昨晚剩下的紫色地衣的残叶扔进沾满饼干碎的塑料布上。
肥硕的叶片还没能晒干,又经过一次清洗,表面全是水渍。这些水份正好把饼干碎都黏附在肥硕的叶片上。
压缩饼干的一丝一毫都不舍得浪费。剩下的那些残渣全部用来处理紫色地衣。
掀开锅盖,浓郁的谷物芬芳和鱼虾饼的香气让海贝整个人都为之一振。
滚烫的肉块堆在锅盖上,煎锅里再次加入一勺虾油。这一次油热后,混合了饼干碎的紫色地衣入锅简单翻遍一下,然后加入半锅水炖煮,再加入一把绿色的长丝水草干点缀其中。
煎锅里的水“咕噜咕噜”上下翻腾,海贝已经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煎鱼干。
金黄的面糊,奶白的鱼肉。白色的热浪从咬开的缺口出争先恐后地涌出,唇角被小小地烫了一下,伤痛好很快就消弥。
面糊被咬碎时的“咔嚓”声宛若天籁。油汪汪的油脂从酥脆的面衣中渗透出来,全部化为醇厚的甘甜。
紧接着就是入口即化的鱼肉。
雾鳞鱼肉的大部分本就是鱼油。这一次鱼油被面衣锁住大半,在面衣里化成甘甜鲜美的汁液肆意流淌。
煎熟的鱼肉块缩水不少,像是冒着凉气的奶白冰淇淋块。吃到嘴里转瞬即化,像是冰激凌一样满足中又让胃更加空虚,只想要不停咀嚼吞咽更多。
第59章
海贝默默加快了吞咽的速度,很快解决完筷子夹着的这块鱼肉。眼神早在咀嚼的同时瞄准下一个目标,筷子目标精准地又夹起一块鱼肉,试探地咬开一个小口,鼓起腮帮子“呼呼”吹凉。
这一块是切开的肝脏。从面衣底下透出的颜色就能看出与其它鱼块之间的不同。
不同于奶白色的鱼肉,这块肝脏的颜色带着微微的粉色。裹着面衣的时候,金黄的面衣底下就透出略微黯淡的红色。因为鱼肉过于雪白,单独的几块内脏在锅里可谓十分醒目。
所说鱼肉是入口即化,残渣无处寻觅踪迹。那肝脏的口感就是一抿即化,细腻化渣,抿过后的残渣就像是厚重又丝滑的奶酪,每一次的触碰都让舌尖感受到若即若离。
抿化的肝脏化为海鲜味浓烈的干酱涂抹在口腔,味道厚重得让味蕾轻易感受到它的每一份存在。
面衣里的油脂随着面衣的破碎混入醇厚的干酱中,为肝脏注入油润的滑腻,使之能被更好得吞咽。
注入油脂的干酱丝滑浓郁得让海贝回忆里甜腻的巧克力酱。
一块煎肝脏吃完,海贝感觉从舌尖到喉咙都还保存着干酱的味道,这种感觉并不让人讨厌,反而填补了胃的空虚。
又吃了一块鱼肉之后,海贝夹到了唯一一块鱼籽。这三条鱼中只有一条有鱼籽,这块鱼籽仅有婴儿的小拇指那么大。
鱼籽被透明的薄膜束缚成长条形状。
海贝轻轻咬了一口,咬破薄到透明的膜状物,尝到里面的细小颗粒。
这些鱼籽只有小米粒大小,即使没有了薄膜也黏附在一起堆结成块。
鱼籽被牙齿磨碎,无数细小的颗粒一起在研磨时爆浆。鱼籽里面并非流动的液体,而是浓稠的酱汁。“噼里叭啦”的爆浆声像是唇齿间的一场盛宴。
无数的鱼籽就像是无数缩小版的烤猪脑,又像是个头娇小的炸知了猴,软绵绵的内里饱含无数肥美的脂肪酱。最开心的,莫过于咬破坚韧外膜的一瞬间的汁液横流。
美则美矣,就是含油量有点大,需要一点清爽的小菜清清口。没有小菜,海菜也成。酒精炉已经熄灭,正好来一口煮熟的紫色地衣汤。
锅里的饼干碎在遇水之后彻底融化成了糊糊,汤底变成浅黄色的谷物浓汤,表面漂浮t着一层谷物面糊,淡紫色的地衣沉在汤底。坚果的香气似有若无地从面糊的缝隙里飘出来。
吸饱汁水的紫色地衣比原本的大小膨胀了两分,叶片越发圆润肥厚,肥嘟嘟得溢满晶莹的汁水。
筷子夹起地衣叶片的时候,施力的地方渗出的水珠“嘀嗒嘀嗒”连成一线。晶莹的水珠里透出一点淡淡的紫色。
渗出的汤汁滴落不再沸腾的锅面,推起淡黄色的谷物浪花,被打碎的油花溅起一阵阵坚果和鱼虾味的涟漪,
海贝用力地吹凉,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加了鱼油的汤底让紫色地衣的叶片更加软烂。牙齿每一次落下都能轻易切下一块叶片。原本的纤维感彻底被鱼肉软化。
切口处的汁水肆意横流,像是不堪重负一样自行拼命向外挤压,汤汁里混合着粮食与坚果的味道,虾油与鱼肉的油润,以及紫色地衣本身寡淡的植物清香。
轻呷一口汤汁,这就是一锅材料丰富的海鲜浓汤!
浓汤很好地缓解了煎鱼的油腻感。两者配合,海贝胃口大开地将之一扫而空。
自从经常要下水泳个几个小时,海贝觉得自己的饭量越来越大了。考虑到自己经常需要从海底拖拽重物上游,饭量增大似乎也不是一件坏事,就是食物消耗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
喜忧参半里,海贝给充气水池里换满一池新水,这才转而收拾厨房。
蹲在船头的台阶上,把使用过的器具都清洗干净。残渣和油花在水面荡漾,一个浪头扑过来,所有的痕迹又尽数被卷走。漂流船周围被浪花清理得干干净净。
日出已经有一段时间,海水的温度已经升高,
海贝简单地做了一会儿热身运动消食,然后从台阶处缓步下了水。
海贝先去看了看船底悬挂的养殖绳。黑贝看起来依旧只有丁点大,也不知道要长多少时间才能长成一盘菜。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黑贝养殖绳上的黑贝被路过的游鱼吃空了一点。黑贝苗之间的空隙里又附着上了其它贝类的小苗。
这些幼苗的种类五花八门至少有十来种,同样也是只能看出存在的小不点,也不知道能不能快点长大。
水草养殖绳的状况则要好得多。虽然成长中的水草一直被游鱼啃食,可架不住这水草长得快啊。被啃食到根部的残叶很快又会从根部处再次长出叶片。
幸存的残叶已经有长到比巴掌还长的,只要不介意叶片的边缘被小鱼啃食得七零八落,这些残叶已经足够煮一锅。
检查完养殖绳,海贝又围绕地笼上上下下游了一圈。地笼里的诱饵已经不多,倒是有了十几条颜色鲜艳手头长短的小鱼。
小鱼在里面横冲直撞,却怎么也找不到出去的路。
船舱里的食物还能支应一阵儿。海贝放任这些小鱼自己在地笼里玩耍,转身潜向了海底。
生长有珊瑚的水域,水质总是会更好一些。海贝游在水中,与海水接触的每一寸肌肤都在切身体会到这个结论。
海贝一边下潜一边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把两个储水箱的水都换成这里的海水。
路过一丛生长茂密的海草。这丛水草颜色嫩绿,叶面宽阔有三指宽,在水里飘飘摇摇,捋直了能有胳膊长短。
海贝掐了片叶尖品尝。味道水嫩多汁,微微酸涩,倒是没感受到有毒。
这丛水草只有半个平方,幼嫩的叶片边缘还有小鱼啃食过的痕迹。
从水上观察的时候,海贝就发现,这种水草似乎是这片海域数量最多的水草,而且喜欢长在珊瑚礁附近。
海贝把整丛水草薅住拿短刃齐齐割下来。根部只留下三指宽的茬。割下来的水草卷成团扔进了随身携带的网兜里。
这些水草即使不拿来吃,也能拿来喂剩下的几条雾鳞鱼。雾鳞鱼在充气水池里养了这么几天,肉眼可见的在日渐消瘦。
割完一丛水草,海贝游了几步,又降落在一片柔软的沙地。沙子很软很绵,踩在上面非常舒适。
不过海贝还是立即往上游了几步。
这里的海水很深,又没有什么暗流。这么疏松绵软的沙地,总觉是有生物在底下不停松土。
海贝把小网兜的系带系在腰上,拿出鱼叉就是一顿挖。
第60章
铲子落地后能感受到沙子松软好挖。
沙地上方的海水逐渐变得浑浊。很多海肠一类的软体生物从沙子里爬出来逃逸。这些软体动物小的有手指大小,大者有筷子那么长。
海贝退出去一段距离,等这片沙子恢复平静。海肠远远避开海贝所在的地方,没有表现出什么攻击性,只是重新找了一片沙地把自己埋了进去。
海贝纠结再三,还是没有下手捕捞这些猎物。这些疑似海肠的东西看起来又没有几口肉,感觉处理起来太挑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形态的猎物真是不吃也罢。
浑浊的海水很快又归于平静,柔软的黄沙中已经再不见再有海肠爬出。海贝这才又趁胜追击挖了几铲子,铲出的沙子往旁边堆了堆。
沙子不过挖下去两铲的深度就碰到了硬物。物体断裂的手感好像是木条一类的存在。
铲子再次挖土的时候变得小心翼翼许多。
两铲高的沙子不用多长时间就全部转移到了附近。埋着东西的那片海水一时间浑浊得伸手不见五指。海贝想着漂流船已经飘出去很远的距离,便没有耐心再等浑浊的水平静下来,而是在浑浊的水中继续探索。
铲子刮开多余的沙子,海贝咬牙大着胆子下手摸索。底下的东西很平坦,规整的条状物之间是一样大小的空隙。手底下的木条吸饱了水份,然而依旧能感受到它的材质。
铲子一开始挖断的东西果然是木条。这些木条只有两指宽一指厚,摸起来很滑溜,而且并不腐朽。大概一开始铲子太过用力,才插断了两根相邻的木条。
海贝挖开的这一片沙地上横躺着这种木条做成的狭长箱子,一整排全都是一模一样的箱子,手感上这些箱子的大小形状都没有区别,木条与木条之间大概有一指宽的缝隙,缝隙里塞着薄如纸张的细木卷,木卷里好似藏着一个大型落地花瓶。
海贝摸索时,手指不小心摸到滑溜又黏腻的长条状物品,心下一惊,手指快速缩回。手指没有受到什么攻击,从触觉来看,木架里面好似还藏有海肠。
感觉自己这是捅了一个海肠窝。
快速又剧烈的动作引动水流,浑浊的海水中,更多隐匿在箱子里的海肠往外逃窜。
海贝不准备浪费更多的时间,于是给做了几秒钟的心里建设,再次伸出双手探索。
双手合拢扣住木架,一个横躺的木架从地底被抽了出来。
海贝上浮几米看清手里的东西。
这是个高约一米二的长方形木架框,里面貌似是个狭长的落地花瓶。木条框里的用来缓震的锯木条有不少,看不太清里面花瓶的款式。不过,这东西加上外面的木条框也不到半米宽的样子。
海贝颠了颠手上的重量,把疑似花瓶口的一端朝下,根据经验判断,这个木架去除水的部分怕也要有十几斤重。因为木架吸饱水份,这个木架拖在手里和拖个二十斤的重物差不多。
沙地底下躺满了这样的长方形木架框。虽然还不知道里面的东西是否合用,海贝还是想尽可能多带几个回漂流船。
首层的木架抽出来后,底下的木框架也更容易撬出来。因为木架框里有锯木条填充空隙,木框架里没有多少沙子。
四个木条框架凌乱摆在浑浊的海水里,海贝遗憾地摸了摸沙地里剩余的木架。沙地表层剩下的木架少说也还有十来个,可惜海贝的力气不足以把它们全部带走。
漂流船只会越飘越远,海贝也不可能再来第二趟带走它们。四个木架的重量已经是海贝能带走的极限。
随身空间里有拧成股的粗绳,虽然不算太长,却已经足以把这些木架串在一起。粗绳的一端串起四个木架,另一端绑在了海贝的腰上。
做好准备工作之后的第一步依旧是上浮。
木架里面的花瓶个头如此之大,总体重量却偏轻,这说明这种所使用的木头本身就比较轻,和木架不是同一种树木。
说不定等上浮控干海水后,这些木架还能自己浮在海面上。
千辛万苦上浮到水面,情况果然好转许多,只是漂流船的距离也变得很远。
好在今天风和日丽,剩下t的路程因为木架能自行漂浮而加快了速度。
海贝率先走上沉在水中的台阶,然后把系在绳子上的木架一一拽上台阶。
狭长的木架横躺在宽阔的台阶上,偶尔还有手掌长的海肠从木架的缝隙里钻出一条。
海贝忍着心里的不适,隔着压缩毛巾把妄图逃逸的海肠都捡进塑料桶里。
四个木架从台阶被转移到船头甲板上。
海贝喘匀了气,才开始研究自己拽上船的这些架子。
粗绳已经解开塞回随身空间。四个木架都横躺在船头甲板上。单看木架的材质和大小,这些东西应该都是出自同一个生产商。
海贝怀疑沙地底下是一辆装满木架的卡车。可惜漂流船太小,船上又没有绞架和足够长的绳子。海贝不可能把所有的木架都拖上船。
围着木架绕了一圈,又发现两条从锯木条里钻出来的海肠。这两条海肠同样被装进塑料桶。塑料桶里有浅浅的一洼海水,确保海肠能在里面撑上一段时间。
这四个木架可能在水里泡得时间久了,木条的颜色是一种暗沉的黑色。
木架里的锯木条则是要更浅淡一些。这些锯木条只有手指粗,厚薄程度却和书页差不多,不仅蜷曲还很有弹性。
锯木条的长短不一,塞在木架里,更多的应该是为了避免里面的东西磕碰到表面。木架的缝隙比较窄,很难把这些锯木条完整地取出来。
海贝打算把这些锯木条重新晒干。这些轻薄的木片卷,不管是拿来烧火还是铺垫易碎品,都非常实用。
然而不管是取出锯木条还是取出里面的大花瓶,都需要把这些木架拆开。
木头已经在水里浸泡的久了有些硬化。硬化完美地保存了木料。可木条上的金属钉子却是锈迹斑斑,一看就非常难以清理。
海贝一看到这些生锈的钉子,就难以避免地联想到破伤风。这要一不小心扎破肌肤,这次漂流生涯怕就要倒头了。
可好不容易捞上来的东西。总不能因为这些生锈的钉子就弃之不用。
那就只能慢慢磨了。海贝有一整个工具箱,羊角锤、螺丝刀和钳子都有很多不同的尺寸,总能把这些钉子都磨下来。
起钉子,尤其起生锈的钉子是个细致活,海贝觉得可以先平复一下情绪再开干。
如今阳光正好,肚子还不饿不到吃下一顿饭的时候,不妨先把储水箱里的水都换成这里的海水。